西子湖畔随笔
发布时间:2017-04-07 编辑:admin 点击:7845
西子湖畔随笔
—红花岗区政协干部综合素质提升研修班学习札记
贵州抱一律师事务所 胡兴丹
一、春,万物生长
得知即将有机会去浙江大学学习时,是在春季,万物生长的季节。内心想象着,此时的西子湖,会是怎样的一种美;此次的学习,又将会是怎样的精神盛宴。
“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这句诗词,此刻又浮上了眼前。虽然诗句中的“扬州”在苏州,并非杭州,但因为苏杭享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所以也就分外期待在三月里的这场“扬州”之行。
此次出行的航班从遵义新舟机场起飞,抵达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已经是晚上十点多,车辆驶出机场奔向目的地浙大玉泉校区,抵达时夜已深了,万物归于沉静,蓄势待发。
二、人,因同而聚
此次政协研修班,由红花岗区政协主席余江平率队,共计52名学员,由来自各个单位、党派和阶层的政协委员组成。此次学习的目的,旨在提高政协委员综合素质,参政议政的履职能力,开阔眼界,学习优秀经验,为家乡建设建良言、献良策。
一群人,以同样的身份,怀着同样的期望,踏入浙大校园,希望不仅收获知识,更收获友谊。这样一只队伍,必定是因“同”而聚。
在开班典礼上,浙大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张荣首先介绍了浙大在历史上与贵州的渊源,并就浙大目前的基本情况和师资力量做了介绍。
余江平主席在开班仪式上谈到浙大西迁到贵州遵义的历史,余主席如数家珍,历史上浙大西迁的大本营,就是在今天的遵义市红花岗区,而我们今天的政协委员都是来自遵义市红花岗区的政协委员。所以这次学习,意义更大。
三、学,精神盛宴
此次学习共分为两个版块,课堂学习和现场教学。在课堂上的学习,是一场难忘的精神盛宴。
浙大经济学院最受学员欢迎教师、浙大经济学院国际经济学系副教授郑加成博士讲授的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深入浅出的分析了目前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思想的原因,大力发展房地产导致的产能过剩,可以在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中得到释放。也解读了二胎政策出台的背景,也是为了改变房屋库存的问题。郑博士谈到,按现有人均居住面积,中国现在建设和未来建房的库存,已经够34亿人口居住。实行二胎政策可以有效缓解三、四线城市的库存,并就推进三、四线城市城镇化建设有极大的作用。同时人口的增加也会带动消费和产品的升级,并影响到住宅、汽车、家电等一系列产业的产品升级。
此外,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计翔翔博士讲授的国学智慧与人生修养,浙大李育新博士讲授的压力管理和阳光心态,浙大公共管理学院、台湾研究所戴文标博士讲授的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与中国周边局势都获得了学员们的阵阵掌声。虽然一节课的讲授时间有三个多小时,学员们还是觉得意犹未尽。
这些课程,都让研修班的学员们从另一高度去理解当前国际政治格局、国家经济布局的深刻含义,并在了解国际和国家局势的同时,通过国学和情绪管理,由大到小、由面到点、由外到里的对世界和自己进行了解。
四、行,知行合一
课堂上的知识固然是不够的。此次学习重中之重就是现场教学部分,包括G20会场参观、走访梦想小镇、南湖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美丽水乡乌镇。
我们都知道,在2016年的9月,中国最美丽的城市杭州召开了一场举世瞩目的全球性会议:第11次G20峰会。此次峰会的主题是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作为一次全球性会议,来访嘉宾阵容可谓豪华,全球主要经济体和国际组织领导人都将出席。此次会议之所以如此高规格,很大的一个原因是中国日益强大的经济力量使其可以参与到联动的世界经济建设中来,而这个参与的构想就是一带一路战略。中国已经成为亚洲最重要的增长极,亚洲的地缘格局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G20峰会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它宣扬了一带一路战略的理念,就落实一带一路战略的项目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杭州的“梦想小镇”为浙江省第一批特色小镇。特色小镇是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社区服务功能的发展平台,富有“特而强”和“小而美”的特征,这对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推动经济发展具有较大意义。一是深度挖掘历史和融合互联网思维相统一。二是优化特色项目运作和强化产业支撑相统一。三是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相统一。
南湖之行,使学员们近距离接受了一次革命传统教育,烟雨中的南湖,更加美丽。南湖纪念馆中,南湖红船、嘉兴火车站等复原场景,使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那激情澎湃、热血沸腾的一刻,涌起无限的爱国情怀。学员们从内心感受到,要将红船精神与自身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今后的工作中,创新、奋斗、奉献,努力传承并践行红船精神。
去乌镇的那天,是个细雨绵绵的日子。江南濛濛的雨便巧妙地与乌镇呼应出一幅长长的画卷,江南的风情与民俗便融合在这幅长长的画卷中。一条流水贯穿全镇,乌篷船咿呀咿呀地往返,诗中的“小桥流水人家”就在此时显现了出来。我不禁驻足,似乎看见了江南大户人家的女儿,撑着涂了画的油布伞,站在乌篷船的船头,遥望着远方的情郎,明媚的眸子中,情愫慢慢溢出……
现场教学活动,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杭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红色传承,让我们此次学习的知和行达到了高度的契合。
五、忆,浙大西迁
有些事,是不容忘记的,尽管并非我们亲历。
1937年9月竺可桢帅师生从杭州开始,一迁浙江西天目山、建德;二迁江西吉安、泰和;三迁广西宜山;四迁贵州遵义、湄潭、永兴,途径浙、赣、湘、粤、桂、黔六省,行程2600余公里,沿途千难万险,历尽艰辛,被彭真委员长誉为“文军长征”。
1938年在泰和期间,竺可桢校长痛失妻儿,在疟疾肆虐和狂轰乱炸中定下“求是”校训。这就是如今的“浙大魂”。
在此次来浙大学习之前,坐落在红花岗区的可桢桥走了一次又一次,但从来像今天这样去探究这座桥背后承载的历史是多么厚重。
浙大西迁遵义,正是在遵义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在相对安全的黔山深处获得了相对安全和宝贵的7年时间,从而保全了自身的科研力量,促进教学科研长足发展,为成就“东方剑桥”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然浙大西迁对遵义的影响也是深远的。一大批科学巨人如竺可桢、王淦昌、谈家桢、贝时璋、陈建功等人,在遵义完成了如《关于探测中微子的建议》、《中子的放射性》、《三角级数论》、《重原子核的潜能及其利用》等世界性的重大科研课题。在我们回顾历史、感叹惊人成就的同时,遵义这片宝地,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了历史赋予的使命,并在浙大的西南端,继续与浙大一起,将“求是”精神一代代传承。
六、悟,求是精神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求是”精神到底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思考?
政协章程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各界的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归国侨胞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人士组成,设若干界别。政协委员的职责范围包括:密切联系群众,了解和反映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参加政协组织的会议和活动。并通过本会会议和组织充分发表各种意见、参加讨论国家大政方针和该地方重大事务。
党和国家、人民赋予了我这么重大的责任,如何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一直都在脑海中拷问自己。这次亲自走进浙大,对浙大西迁历史的学习,让我对自己的政协委员身份更加珍惜的同时,也慢慢领悟到如何履职,做好人民的代言人。
“求是”,是求真问理,广思博学之意。更有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之意。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最重要的职责就是参政议政,能博学广思,求真问理,还要结合当地,因地制宜对政府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提案,就是践行“求是”精神的根本。
其实,从根本上,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就是“求是”精神运用到极致的体现。只有实事求是,广泛联系广大群众,才能使党的基业常青。
七、终,起点之始
对于“时间”的体会就是这样奇妙,在起点望过去时,倍感漫长,在终点回望时,仿佛只在弹指之间。
学习已告一个段落,回想这几天的学习,犹如一幅幅画卷,久久在脑中回放。知识是会被遗忘的,但是通过知识融进骨髓的智慧却会长久沉淀下来的。
吾生有涯,而知无涯,博观而约取,方为正道。
2017年3月21日晚
于浙大玉泉校区